產製部門健全化與影視基金/政大新聞系教授 馮建三
1、從最近的一則新聞說起:「韓劇包辦三台8點檔-2009-04-15」
是過嗎?不一定:「從產業經濟學的觀點,台灣的電視產業絕對是一個典範」,我國節目不能有效對外流通,但消費「卻非常國際化」
如果是過,誰之過?
台視尤其誇張,
王偉忠大罵:「3台混蛋!文創產業,更要對觀眾負責。」
演藝工會會長康凱:「再這樣下去,我要帶頭到電視台丟雞蛋!」
節目重播幾次,藝人都拿不到錢。
有那麼嚴重嗎?不是還有民視與三立嗎?果然是三台墮落!
這兩台為何不買?愛「本土」嗎?市場有限先佔為贏?它們投入多少?
怎麼少了一頭牛?
二、很久很久,少了政治規劃,也就沒有規模合適的音像(視聽)(影視)「基金」
對於私部門的政治規劃:
一是促使廣告集中於特定廠商,
二則前述廠商必須提撥部分收入,充實廣電內容的多樣表現。
這個主張與實踐,會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對於公部門的政治規劃:
要勇於投入資源,讓大家每天,至少每週都有好的電視劇可以看,這是政府對人民的文化責任,我要看電視(劇)!
要投入多少?一年一百億不算多,馬兒好馬兒要吃草
誰來用?
改良後修法後學習後的公視基金會,公視「恃寵而嬌」、「公視不缺錢就是缺績效!」是定論,還是提出問題?
還是
所有電視機構都可以申請?
哪一種效果比較好?
為什麼?
3、民進黨與國民黨政府有共識,都要文化創意產業,但是,大人故意忘了,裡面最大最重要的一塊就是電視與廣播這個綜合產業,大人裝聾作啞,我們不能沈默,怎麼辦?
今天,簽名聯合請願:請行政院補償演藝人員、補償電視觀眾,定時程,提出政策與規劃;
明天欲如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