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強調本地(連接於國際的)認同,至少二十多年,但電視劇與電影這兩種攸關認同內涵的文化產製,剛好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最為疲弱。談認同卻欠缺日常影視文化的滋潤,箇中原因眾多,但欠缺穩定且規模夠大的影視基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與香港,這個基金大致是政府許可下,私人行為的產物,如好萊塢大廠與其電視公司及香港無限電視公司TVB。在西歐、加拿大與南韓,影視基金是公共政策的產物,表現為偉岸的BBC、NHK、KBS…,也表現為政府撥款、對私人廣電業者廣告收入的特別課捐或者綜合二者而成的龐大影視基金。在兩岸及寰宇接觸只會更頻繁的年代,我們究竟有沒有本地影視文化可以貢獻世人,既有本地的(影視)文化認同,又能欣賞海外的影視文化,並在這個過程,彼此損益折衝,顯係重大的挑戰。我們希望通過「產製部門健全化與影視基金」的討論,邀請國人與政治人物,共同思考,找尋出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